近日,为进一步提升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,公共基础学院组织任课教师代表召开了课程研讨会。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进度、重难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会议开始,公共基础学院院长姚光文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概况。他表示,学校开设本课程,旨在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,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,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,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,促进学生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。他强调,课程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,体现学校工科特色,注重科学性、思想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为一体。
老师们分别围绕教材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讨论。中国文化模块授课老师陈静提出,根据国家对本课程的要求,高等教育的课程应不同于中小学的体验式和欣赏式的授课模式,应着重于大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,树立正确的信念信仰,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找到方向和方法。科技史模块李志良老师认为,学校在本课程中加入科技史模块就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,授课老师要结合学生专业,通过中国科技辉煌而曲折的历史,树立学生技术创新和科技强国的信心。艺术模块吴二强和常浠婧老师表示,艺术模块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,也要结合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,增强文化自信。
老师们纷纷表示,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,也是对自己精神的又一次洗礼。通过此次研讨会,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方向,为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,思想的火花在这里闪耀,以文育人,以文化人,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与传承。(供稿单位:公共基础学院 撰稿人:赵瑾)